吊死在阿佐谷公寓的神

愛多管閑事説話難聽的賤人

讀書筆記 三月廿八

(直接在電腦上做的所以是簡體)

鄧曉芒、趙林《西方哲學史》

柏拉图(Plato)

理念论:思维/理智的对象——理念(idea或eidos),(心灵/理智)「看到的东西」「显相」「型相」,独立于人头脑的客观精神。可感事物「摹仿」、「分有」理念获得实在性。理念本身是完美无瑕的。所有的理念(自然物、人造物、数学、范畴、道德与审美、「善」)都向「善」。

神创世界:世界非永远存在。神/造物主(Demiurge,「德穆格」)将理念(存在)模式赋予原始混沌的「物质」(非存在),使其成为具有规定性的存在物(既存在又不存在)。

回忆说:灵魂本生存在理念世界。学习是回忆,知识重现,灵魂摆脱肉体束缚净化升华。感觉经验(「意见」)刺激灵魂回忆。灵魂(nous,努斯)是推动自己运动的东西,本质是运动。回忆需调动灵魂的主体能动性。(先验论)

知识和意见:可见/感世界的知识:意见,分为想象(对事物的影像)和信念(对事物)两等级;可知世界(理念)的知识:真理,分为理智(对数理对象)和理性(对纯粹理念)两个等级。那之外还有无知。可感世界分为事物和事物的影像。可知世界分为数理对象和纯粹理念。数学和科学是为了学习辩证法作准备。

辩证法:辩证法,研究纯粹理念(哲学范畴)的逻辑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学说。纯粹哲学范畴有超出自身向其对立范畴转化的内在必然性。通种论:两对立概念在高于它们的更普遍的「种」下得到统一。

理想国:国是放大的个人。个人的本性/灵魂由理性、意志和欲望组成,其德性分别为智慧、勇敢和节制。三者都恪守德性,则灵魂达到自然和谐,从而实现最高的德性:正义。对应国家有统治者、保护者和劳动者。

亚里士多德(Aristotle)

对理念论之批判:一,理念作为事物之形式、实体或共相只能存于具体事物中,而不能独立存在。存在和认识上相对都不应先于绝对。二、理念没有必然性的论证。讨论具体事物与理念之相似性会引入第三者,以此类推第三者无穷倒退。三、只有实体才能被分有,因为只有实体才有形式或理念。具体事物的理念有许多,有一些又是其他的分有或摹仿,从而有些理念既是原本又是摹本。(???)四、理念对感性事物无意义,既不能引起运动变化,也不能帮助人们更好理解事物。

第一哲学与存在论: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总汇,由理论科学(第一哲学:形而上学、物理学/自然科学、作为方法论的逻辑学)、实践科学(伦理学、政治学)和艺术三部分组成。第一哲学的基本宗旨:阐明事物的一般原因和原理。本体论/存在论(ontology):关于存在的学说。最高级的存在:存在自身(实体)。事物存在可能为偶然的属性(偶性)或必然的本质(范畴)。实体(substance)是一切存在的中心。

实体学说:第一实体是既不述说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之物。第一实体具体、个别,没有与之相反之物,没有程度上的差别,保持自身同一(变中之不变)。第二实体是可以述说但不依存于一个主体之物。第一实体是严格意义上的实体。

四因说:原因四分:质料因、形式因、动力因和目的因。自然物的目的因与动力因可归为形式因。因而也可归结为质料和形式:形式积极、能动、有决定性,而质料消极、被动,是被决定的因素。事物的形式与质料是相对的,低级的事物之形式是高级事物之质料。高级事物推动/吸引低级事物向自身发展、上升。最高级的纯形式/形式之形式是神,是第一推动者。第一哲学也是神学。形式是事物的目的,作为动机先于质料。

潜能与现实:实体都在潜能向现实的运动过程中(以此定义运动)。实体的生成过程就是潜能向现实的转化过程(运动)。现实是运动之动力与目的。

认识论:对实体之认识开始于感觉,经过记忆、经验上升到科学技术与哲学的认识(经验论的一面)。感觉只能感受事物形式而不能把握其本质,是个别的、被动的,普遍是内在于灵魂的(唯理论的一面)。感觉经验是普遍知识之触媒而非来源,普遍知识根本上是先验的。努斯/理性灵魂二分:以外界事物为对象的被肉体遮蔽的消极灵魂;以自身为对象的积极能动的积极灵魂,是永恒的精神实体。

逻辑学:逻辑形式和规律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和规律在主观思维的反映,主谓判断是实体与属性的关系。谓词分为属于定义的和不属于定义的;又分为种、属差、定义、属性(专有性质)和偶性(非专有性质)。范畴(实体、数量、性质、关系、地点、时间……)是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,是客观存在最基本的形式和最普遍的联系。判断分为:质的判断(肯定/否定),量’(全称/单称)、关系’(简单/复合)、模态’(实然/必然/可能)。演绎三段论、辨证三段论(两相反的三段论推翻对方的前提,作用是批判)和归纳三段论(不具有必然形式)。三大逻辑:矛盾律、排中律、同一律无需证明。

伦理学:美德二分:知德、行德。灵魂有三个部分,激情、官能和性格状况。中庸是行德的特性,没有过度/不足的中庸,也没有中庸的过度/不足。


,如乘切,音艿(芿)。一、《説文》因也。因襲,不改。《論語·先進》:「舊貫,如之何?何必改作?」【引】(後起)仍然。二、重複,頻繁。《國語·周語下》:「晉無道而鮮胄,其將失之矣。」又連續。三、乃,於是。四、更,且。《舊唐書·賀知章傳》:「知章因病恍惚,乃上疏請度爲道士,求還鄉裏,舍本鄉宅爲觀。」五、因,就。

评论
热度(1)

© 吊死在阿佐谷公寓的神 | Powered by LOFTER